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裴公奪笏於石霜


裴公奪笏於石霜


       石霜山的[慶諸禪師]是唐朝江西人,十三歲就落髮出家,開悟後隱居湖南長沙精進修證,見道後,住湖南[石霜山],開法接引眾生,常住僧眾多達五百餘人。當時要學佛参道的人,多往[江西、湖南]兩處跑,因為這兩個地方大禪師多,参訪容易,這也是跑江湖一詞的由來。

       [慶諸禪師]尚未開悟前,曾在潙仰宗,[潙山禪師]座下修學,見道後,也受到曹洞宗[洞山禪師],及後來法眼宗的祖師[雪峰禪師]的推崇,唐禧宗時曾經要賜給[慶諸禪師]一件紫衣,但禪師始終沒有接受。

       [裴休],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有「宰相沙門」的美稱,自幼在家就接受佛法的薰陶,對佛法有很深刻的造詣,雖貴為宰相,但仍虔誠禮佛,[唐武宗滅佛]時,他身為朝廷的重臣,更是發願[護衛聖教]

       [裴休]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的就中了狀元,裴休不想讓兒子少年得志,就把兒子送去出家,還寫了一首「送子出家詩」,另說偈曰: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裴休]還有一段常被後人引用的名言:「可以整心慮、趣菩提者,唯人道為能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也引用他的話,說明[人道]才是修行佛法最好的地方。

      「裴公奪笏於石霜」這段典故是在說貴為宰相的[裴公],向石霜山的[慶諸禪師]参學的故事。
有一天,宰相裴休來到石霜山参訪慶諸禪師,
禪師問他:「在天子的手中稱為,在裴公你的手裡稱為,在老僧的手內叫做甚麼呢?
裴公默然以對,禪師就跟他說,這個玉笏就留給我做紀念吧。
編按:
是一種玉器,皇帝要稟告天地神祇,重要的事情就寫在上,王公大臣上朝秉告皇帝拿的是,禪師的問題是在跟裴休打禪機,想了解裴休参禪的境界,参禪講就看好自己的念頭,《金剛經》云:「應無所住」,所以任何落入使用分別意識的回答都是不對的。

針對去回答也不對,回答「不知道」也不對,因為全部落入第六分別意識,宰相[裴休]常常参訪大禪師,自己對佛法也很有研究,當然了解禪師的用意,無奈[裴休]尚未開悟、也還沒有見道,無法將自己悟道的境界直接說出來,所以只好默然以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