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國姓公

【國姓公】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00.02.20 

 五股開台尊王「國姓公」過爐大典於20日上午1120分駐駕在斗南鎮石龜溪天后宮,值年爐主蘇福盛在斗南鎮長張勝雄、鎮代主席黃張寶蓮、縣議員蔡東富、簡慈坊及地方民代及士紳的陪同下,進行「國姓公」安座大典,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及參加過爐大典的民眾闔家平安。
五股開台尊王「國姓公」過爐大典於20日早上730分在大埤鄉豐田村後溝仔社區成功廟發炮起駕,接駕人員於11時在石龜溪社區入口集合接駕,於1120分在石龜溪天后宮舉行安座大典,參加過爐大典的信眾相當踴躍,多是自發性參與,來自縣內四湖鄉、崙背鄉、斗南鎮、虎尾鎮、大埤鄉與嘉義縣溪口鄉等12村、里信徒萬餘人參加,石龜溪社區居民家家戶戶也大擺流水席,宴請這些參加五股開台尊王「國姓公」過爐大典的虔誠信眾。 

 縣府民政處表示,有關「國姓公過股」的文獻記載,依目前發現最早的為民國53年出版的「台灣省嘉義縣寺廟文獻大觀」,至於國姓公祭祀的緣起眾說紛紜,但較為一致的說法為:
鄭成功343年前渡台後,「國姓公」家族後裔有5位兄弟,分別居住於雲林縣及部分嘉義縣等村庄,各部落分別為
長房股(四湖鄉崙南、崙北及廣溝厝)、
二房股(土庫下湳)、
三房股(斗南石龜溪、南靖厝及聯豐)、
四房股(大埤聯美村、興安村及嘉義縣溪口游西村)及
五房股(崙背大有村),
嗣後經鄭氏後裔開會討論並訂為每年農曆正月16日為團拜日,為將傳統文化傳承下一代,與讓更多的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過爐大典,及配合時代潮流,迎合工商業的需求,過爐大典自民國98年開始則改在農曆正月16日後的星期日舉行,這項習俗沿襲迄今已逾百年歷史,至於為何會分為五房輪流祭祀,又為何會演變成現在的五房股五個不同聚落群,則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相同的是對國姓公的信仰不變。

五股開臺尊王
 
傳說當時鄭成功之子 鄭克塽 將鄭成功的骨骸帶回大陸安南埋葬時 遺漏一節手指骨留在台灣 也就是裝在現在的五股所尊敬迎請過爐的神尊內。

在清朝乾隆末年 台灣現時箔子寮海邊 也就是現在的長房股廣溝厝 住一房鄭家的後代 有天五兄弟出海捉魚 發現遠處有一團祥光之物在漂流 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塊樟木 因而撿回 請雕刻師雕刻祖先鄭成功神像 就是現稱開台尊王
日後兄弟感覺出海捉魚危險 經兄弟討論決定向內陸遷移開墾農地 大兄留在祖居地 二方遷到虎尾下南 三房到斗南靖興連芳 四房遷到聯美村 五房遷到早前洪厝寮後遷到大有村 因為當時五兄弟分居五處 所以分五房輪流請回鎮宅供拜一年提供給想要了解五股開臺尊王的由來。

什麼是「國姓公過爐」?
主神國姓公另一種尊稱是開臺聖王,也就是民間所稱的鄭成功,所以也有稱「開臺聖王過爐」。

國姓公過爐有趣的地方在於,主神沒有一個固定的廟宇供人祭拜,例如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都有一個固定的廟宇場所,但是國姓公是沒有固定供奉地方,他分五股輪流供奉,每股的單位為一個村或里,也就是每個村里每年輪流供奉國姓公,那麼輪到那個村里,再由擲鉸,決定今年供奉在哪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就叫爐主,該地點叫做紅壇,為期一年時間,比如說大學聯考到了,要去拜國姓公時,那就應該要去今年輪到的那個村里的爐主家裡拜拜。

五股每年會一直輪流,產生新爐主之後,由當地的陣頭帶領要去原爐主的地方把國姓公接到自己的村裡面,包含很多國姓公的「家當」,每年得一一清點移交給下一個爐主;
隨香的香客,可以跟隨陣頭一起到原爐主的地方接國姓公,也可以在半途中插隊跟隨,但是基本上每股的陣頭後面,跟著就是自己村里的車隊,而每股陣頭的先後順序按照,長房、貳房、參房、肆房、伍房,如果長房今年是移交給貳房時,貳房要排第一,要領著全部車隊進到他們的村莊裡,參房第二、肆房第三依序,而長房就要排到最後面去,再下一年度就換參房領第一,之後以此類推。

在早期國姓公過爐,都要用走路的,因為每年村里之間要交接的距離不一定,最遠的要走二天,不時沿路就會有人發放飲料,讓路過的人解渴;
中期大家都會一起搭貨車或鐵牛車,現今大家都是自己開私家轎車跟隨,然後再快進村莊前,才下車一起集合走進村莊,所以幾乎都是半天的行程而已,大約早上五點新接手村里陣頭出發到原爐主家把國姓公接到自己村里來,過程車速要控制好,領著全部隊伍走進村莊時,大約要是接近11:30 ,中午吃飯時間,然後由當地人辦桌請客,請這些其他四股的鄉親們吃飯;
大家吃完飯就自由,陣頭要到紅壇前舞獅,其餘香客可以到紅壇附近看熱鬧、拜拜、或者回家。
整個活動我認為最有看頭就是快到進村莊前,到這裡所有人都要下車走路,或者人已經先在那裡等候,不管先來或後到,所有人就是插隊進去,跟著自己村里的陣頭走,陣頭的次序依照今年的各房排序,各式各樣的陣頭、花車、歌舞團都會一起列隊,慢慢地一起走進村莊,沿路會鳴放鞭炮,鑼聲鼓聲響震天,熱鬧非凡,接手的該房陣頭,也就是列隊第一的那房,會把國姓公接到紅壇裡,其餘四個房各自帶到自己的休息所,各房的休息所地點,由當地村里安排設置規畫,這時候大約要是接近11:30 中午吃飯時間。

到了休息所之後,這裡也很有趣,現在要開始分配吃飯的地點了,這裡就會有人在協調,當地主人辦的桌數與人數配對,等待被分配的心情還蠻刺激的,被分配好的人,主人就會帶路領著分配給他們的客人到他們家裡來請客,所以主人跟客人的配對是隨機的,雖然素昧平生,但是主人通常都會非常熱情地招待,幾年之後你依然會記得哪一年被哪一家人請過客,主人家開什麼車、房子長什麼樣、院子長什麼樣子,對主人的熱情招待也會印象深刻。

中午之後其他四房的人就陸續離開,到了晚上就是當地人的慶祝的時刻,慶祝今年國姓公的爐主在本村里,廟裡會請很多戲班,沿路會有很多攤販,主人晚上再辦桌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家裡吃飯、看戲等等。

這樣的民俗活動行之有年,但是問題就有有幾房的村里家戶人口比較少,五年一次,一戶平均下去相對要負擔的就比較重,每當有這種情形發生時,每一房村里會再找其他隔避原本不在這五房當中的村里的一起加入,約定好每五年輪到時,一次你一次我,所以一房有可能自己再拆成兩個村里,每個村里等於十年才輪一次,有的房甚至有分到三個村里了,每個村里是十五年才輪到一次,詳細的各房對應各村里我手邊沒資料,不過大致是由雲林縣斗南鎮靖興里、石龜溪、連芳、虎尾鎮延平里、崙背鄉大有村、四湖鄉廣溝厝、三條崙、大埤鄉豐田村、聯美村、興安村及嘉義縣溪口鄉游西村潭肚寮等數十個村落輪流共同供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