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眾生受苦

【眾生受苦】


人問:
有人乘船,船底刺殺螺蜆,
為是人受罪、為復船當罪?

師曰:
人船兩無心,罪正在汝;
譬如狂風折樹損命,無作者無受者;
世界之中,無非眾生受苦處。

偈曰---

殺人償命古有諺,命有命喪循根源
萬物唯貴在生命,命取命捨業了冤
無故嗜殺當結罪,法界現象何罪譴
惻隱之心人皆有,眾生受苦在世間
悲憫眾生速離苦,得聞佛法洗罪嫌
冤已不結業不欠,見性道者果證天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日照霜雪

日照霜雪


人問:一心修道,過去業障得消滅否?

師曰:不見性人,未得消滅;
若見性人,如日照霜雪。
又見性人,猶如積草等須彌山,只用一星之火;
業障如草,智慧似火。

曰:云何得知業障盡?

師曰:見前心通,前後生事,猶如對見;
前佛後佛,萬法同時。

經云: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偈曰---

累劫業障難消除,專心修道祈化無
不見性人未得滅,身浴五濁染體膚
日照霜雪漸溶退,若見性人朽不枯
猶如積草須彌山,一星之火歸原始
業障如草慧似火,瞬間披靡障礙路

一念覺知如對見,性開成就一切智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如何得神通

如何得神通


人問:如何得神通去?

師曰:
神性靈通,遍周沙界;

山河石壁,去來無礙;

剎那萬里,往返無蹤;

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愚人自無心智,欲得四大飛空。

經云:
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無相即是實相,實相體空;

喚作虛空無邊身,萬行莊嚴,故云功德法身。

即此法身,是萬行之本,隨用立名;

實而言之,只是清淨法身也。

偈曰---

既說通來說不通,隨用立名萬法空
神性靈通遍沙界;剎那萬里尋無蹤;
愚人造作無心智,欲得四大串山峰。
微妙色身心無相,即此法身蘊萬種
隨用立名萬行本,凡夫求通昧求用
清淨法身靜中容,玄妙於內盲稱雄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身死豈言性滅

【身死豈言性滅】


僧問:萬法盡空,識性亦爾;譬如水泡,一散更無再合;
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無;何處更有識性?

師曰:泡因水有,泡散可即無水?身因性起,身死豈言性滅?

曰:既言有性,將出來看。

師曰:汝信有明朝否?

曰:信。
師曰:找將明朝來看。

曰:明朝實是有,如今不可得

師曰:
明朝不可得,不是無明朝;
汝自不見性,不可是無性;

今見著衣喫飯,行住坐臥,對面不識,可謂愚迷;
汝欲見明朝,與今日不異;

將性滅性,萬劫終不見;
亦如有人不見日,不是無日。


偈曰----

萬法盡空性亦爾,譬如水泡散難合?
泡散可即無水乎,身死豈言性滅墮!
譬如明朝實是有,如今卻是不可得;
明朝與今實不異,將性滅性喪船舵。






般若大否

般若大否


人問般若大否?
師曰:大。

曰:幾許大?
師曰:無邊際。

曰:般若小否?
師曰:小。

曰:幾許小。
師曰:看不見。

曰:何處是?
師曰:何處不是。

偈曰---

般若大否幾多大,若謂大者無邊際
般若或小幾許小,若謂小者小無底
或若見得不見得,若謂見得是說戲

究竟何處是何處,何處不是難料彼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好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就是這四個字——
德不配位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們看這個桌子怎麼樣?

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們要明白古訓厚德載物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
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比如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  

[
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  

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們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你得積累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
你講的我不相信。那就四個字送給你,試試便知
過去有一句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個道太重要了。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你這不是惹禍嗎?

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還不少!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

若你沒有德行,而要富裕的享受,要奔馳、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上萬……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損自己的福報. 
 
現在人們瘋狂地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
我們現在天天看這個奔馳車好,那個大別墅好,看人家當官當這麼大……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個錢掙到手。
大家都是在這樣想,完全不懂得道德。
結果會如何呢?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現在的學生、孩子也是那樣。
他不管自己是什麼身分,就是要最好的。
你現在一分錢還不賺到,你就要最好的,誰教的?

電視教的,社會在教,家長也在教,老師也在教;
攀比,家長都在鼓勵——好!媽媽明天給你買個更好的壓倒他。
  
你看看,完全錯誤。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會怎麼樣?

我們老祖宗講的,這會折你的福報。

我們老年人過去講折福折壽,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
我們不會愛孩子,現在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常理知識的。
你越愛,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越容易夭折。

年輕人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去世的那麼多?
三十多歲,突發疾病為什麼那麼多?
因為他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簡樸、用的簡樸,真有好處。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厚德載物,你才敢消受。
  
你看著人家坐好車,就想把他拉下來。
你看那些企業家那麼有錢,就想我要把這個錢拿過來。

你就不知道好好想想,人家是有什麼樣的德行和福報,他才能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穩。
  
再說一句《周易》裡的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你看著人家發財,
你看著人家出名,
你看人家當教授,
當老闆……你心裡不平,
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


你有沒有?
  




固執

【固執】


人是最固執的動物,每每喜歡堅持自己的見解,而強說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於妄想、分別心作祟,及自我主觀的執著,致世間上的是與非,成了模糊的界限。

想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幸福』。
如果生活以【知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快樂』。
如果生活以【感恩】為中心,你會活的很『愉悅』。

人有兩條路要走,
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要走】的。
你要把【必須走】的路,走的漂亮,才能把【想要走】的路,走的精彩。
必須走的沒有選擇,除非你想放棄;
想要走的可以考量,因為那是附屬。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將心修行

【將心修行】


客問:將心修行,幾時得解脫?

師曰:
將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
般若玄妙,本自無生,大用現前,不論時節。

曰:凡夫亦得如此否?
師曰:
見性者即非凡夫,頓悟上乘,超凡越聖。
迷人論凡論聖,悟人超越生死涅槃。
迷人說事說理,悟人大用無方。
迷人求得求證,悟人無得無求。
迷人期遠劫證,悟人頓見。

偈曰---

將心修行求解脫,喻如滑泥洗污垢
般若玄妙本無生,大用現前展舒果
頓悟上乘非凡夫,超凡越聖心純樂

何須論凡也論聖,迷悟之別在取捨



青青翠竹

青青翠竹


客問: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師曰: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華而顯相,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

故經云:
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
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

座主會麼?
曰:不了此意。

師曰:
若見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隨用而說,不滯是非;

若不見性人,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華著黃華,說法身滯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所以皆成諍論。

客禮謝而去。

偈曰---

佛真法身若虛空,應物現形水中月
黃花翠竹均虛幻,譬喻引悟如生滅
道是亦得非亦得,隨用而說無是非

若不見性常執著,諍論無休總慚愧




異與同

【異與同】


問:儒道釋三教,為同為異?

曰:

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
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三;
迷悟由人,不在教之異同。

偈曰---

儒道釋教傳千年,大乘小乘迭浮顯
行者未走先思飛,分別三教何優先
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變

總從一性上起用,差因迷悟人自選




嗜欲

【嗜欲】


太虛不生靈敏智,真心不緣善與惡,
嗜欲深者根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

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沈,
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

尋文取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

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一體三寶

【一體三寶】


師上堂曰:

諸人幸自好箇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擔枷落獄作麼?!
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參禪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交涉也。只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

貧道聞江西和尚道:
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

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財寶,隨身受用,可謂快活;

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遍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財寶;

但自仔細觀察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

故華嚴經云: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又淨名經云:
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若不隨聲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無事。

去!莫久立,珍重!

大眾普集,久而不散。
師曰:諸人何故在此不去?

貧道已對面相呈,還肯休麼?有何事可疑?莫錯用心,枉費氣力,若有疑情,一任諸人恣意早問。

時有僧法淵問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云何是一體三寶?

願師垂示。
師曰:
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
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
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

經云: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身口意清淨,名為佛出世;
三業不清淨,名為佛滅度;
喻如瞋時無喜,喜時無瞋,唯是一心,實無二體。

本智法爾無漏現前,如蛇化為龍,不改其鱗;
眾生迴心作佛,不改其面。

性本清淨,不待修成,有證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真空無滯,應用無窮,無始無終,利根頓悟,用無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無相,即是實相法身;
性相體空,即是虛空無邊身;
萬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

此法身者,乃是萬化之本,隨處立名,
智用無盡,名無盡藏。
能生萬法,名本法藏,
具一切智,名智慧藏。
萬法歸如,名如來藏。

經云: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又云: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義不歸如也

偈云---
一體三寶佛法僧,心是佛心亦是法
和合為僧法無二,心佛眾生無差別
三業清淨佛出世,三業不淨佛滅度
唯是一心無二體,瞋時無喜喜無瞋
性本清淨不待成,真空無滯用無窮

諸法如義即如來,無有一義不歸如。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中道

【中道】


問:云何是中道?
答:無中間、亦無二邊,即中道也。

云何是二邊?
答: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邊。

云何名彼心此心?
答:
外縛色聲,名為彼心;
內起妄念,名為此心。

若於外不染色,即名無彼心;
內不生妄念,即名無此心。
此非二邊也。心既無二邊,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來道。

如來道者,即一切覺人解脫也。
經云:
虛空無中邊,諸佛身亦然。
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處無心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義無別,亦名色空,亦名色無法也。

汝若離一切處無心,得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禪定、見性者,非也。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何以故?
金剛經云: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偈曰---
無中兩邊即中道,彼心此心即兩邊
外縛色聲為彼心,內起妄念為此心
外不染即無彼心,內不妄即無此心
既無二邊中何有,得如是者名中道
然於一切色空者,即一切處無心也

一切無心即見性,名無有少法可得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瞎忙

【瞎忙】


在一個山谷的禪房裡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這小徒弟內心很掙扎,他的眼圈越來越黑,終於,他忍不住來找師傅。

他對老禪師說:師傅,我太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呀?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缽拿過來。

小徒弟就把那個缽取來了,老禪師說:好,把它放在這裡吧,你再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

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裡,整個碗就都裝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裡放嗎?
拿不了了,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裡,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

小徒弟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裡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
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
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里,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了什麼呢?
小和尚說:我知道了,這說明了時間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

老禪師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
接著老禪師又把碗裡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裡,騰出了一隻空碗。

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著來,看看會怎麼樣?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裡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裡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裡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裡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異常的忙碌,那麼,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呢?
如果生命是一隻碗,又該怎樣區別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

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裡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鹽、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生命是一隻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
什麼才是你的核桃呢?


勤念彌陀
增上佛果
願生極樂
阿彌陀佛

偈曰--
忙所當忙勿迷惘,為所當為心無障
生命追求若百樣,掛一漏萬細思量
財色名食睡中轉,有一思一心慌狂
拿定目標餘皆放,若得一時再眺望

◎◎◎

【震心】
地震初胎眾無事,緬懷過往應謹持
人有一念感天地,眾念彙集成萬物
念念成形形有物,物物感召蘊巨伏
萬法唯心心成識,人有善惡天從之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


問:經云:二十五有,何者是?
答:受後有身是也。後有身者,即六道受生也。
為眾生現世心迷,好結諸業,後即隨業受生,故云:後有也。世若有人,志修究竟解脫,證無生法忍者,即永離三界,不受後有;不受後有者,即證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

問:二十五有名,云何分別?
答:本體是一,為隨用立名,顯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十惡、十善、五陰是。

問:云何是十惡十善?
答:十惡:殺、盜、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乃至貪、瞋、邪見,此名十惡。
十善者,但不行十惡即是也。





佛性受罪否

【佛性受罪否】


問:受罪眾生有佛性否?
答:亦有佛性。

問:既有佛性,正入地獄時佛性同入否?
答:不同入。

問:正入之時佛性復在何處?
答:亦同入。

問:既同入,正入時,眾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
答:佛性雖隨眾生同入,是眾生自受罪苦,佛性元來不受。

問:既同入,因何不受?
答:眾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壞;
佛性者,是無相,無相者,即是空性也。
是故真空之性,無有壞者,喻如有人於空積薪,薪自受壞,空不受壞也。

空喻佛性,薪喻眾生,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



順治皇帝讚僧詩

【順治皇帝讚僧詩】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朕本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成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閑誰得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喫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堤,
個個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等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 清世祖‧順治皇帝《讚僧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