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半偈值生死


【半偈值生死】


久遠劫前,釋迦牟尼佛為一修行者,名雪山童子。
雪山童子求道心切,慈悲為懷,常云:「
只要吾有悟道的一日,必廣度天下有緣眾生,離苦得樂。」

於是為了此一心願,不辭千里,跋涉的求師、訪師。
卻因為無佛住世,而苦求不得一偈,作為修道悟道之指引。

因而仰天長嘆云:「
若能讓吾得聞過去諸佛所言之偈,即使是粉身碎骨,亦無所怨矣。」

由於雪山童子的虔誠堅心,形成一股不可思議的真氣,直沖三界二十八層天,驚動了帝釋天王。

帝釋天王想試試雪山童子是否真心,於是變化成了極為凶惡無比的鬼王,
就在雪山童子必須經過的森林中等待。

當時見到雪山童子即高喊著:「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雪山童子聽此半偈語,好似黑暗中的一線曙光,欣喜萬分,但聞其聲而不見其影,連忙喊道:
「仁者仁者,無非是佛、菩薩,能否見仁者一面!」
語畢,忽聞其後面有聲曰:
「我在這裏。」
雪山童子回頭一看,見一青面獠牙之人,雖然是醜陋不堪,但是雪山童子並不在意,
道: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之句,是仁者所言的嗎?」
鬼王曰:「對」,
雪山童子曰:「
能否請仁者道出下半偈語?」
鬼王曰:
「我已經好幾百年沒有吃東西了,現在全身無力,沒力氣再說下半偈語,若你想要知道,即以條件來交換。」

童子曰:「是何條件?」
鬼王曰:
「我生平喜歡食活人,就以你的身軀來換半句偈語,如何?」

雪山童子毫無考慮即答曰:「
但聞偈語,死不足惜。」
鬼王曰:
「一言為定。」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雪山童子聽罷這首偈,喜不自禁的拜倒在地。

鬼王曰:
「不要在那裡裝模作樣,實行你的諾言吧!」
雪山童子說:
「請你把我吃掉!」
鬼王曰:
「你自己爬到樹上,然後跳下來,自行了斷。」
說完,只見雪山童子爬上五尺多高的樹上:
面無悔意,跳了下來,但是被鬼王接住,雪山童子曰:
「為何不讓吾死?」
此時鬼王幻身一化,現出天帝儀容,曰:
「行者求道心切,使吾感動,所以特來一試,果然真心,想必不久的將來,汝定能為人天之師,六道慈父,成佛無疑。
行者若成佛,望能前來度吾。」
雪山童于得聞此偈語後,大徹大悟,度化了無數眾生。

【四句偈四果位】

佛曰:
「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

預流是尚未入其聖之流,但是可視為準阿羅漢,是「須陀洹果」,即謂預流果。諸根對六塵已不受染著,就能得預流果,但仍得天上、人間來回七次,方能証得阿羅漢果,故身不空,無法進入修行第二階段。故積極地突破色身,非難非易,有修同學就很容易地進去了,端視因緣,有的即使衝破頭,就是進不了,缺少福德、智慧故。

「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証一來斯陀含果。」

如悟得第二句意,即「空心」,認識心性本無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等等,便証一來果「斯陀含果」。此行者空身後,隨而能起靈知靈覺的心,但觀自己的心,非生非滅,悟自性體空,對生滅諸法,能不被轉,清楚了知自性真心行相。悟第二句,是阿羅漢果的第二位階,還得「天上、人間來回一次」,即「一來果」。

「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証不來阿那含果。」

悟得第三句義,即「空性」,依義修行,便證不來果,是為「阿那含」。可以住到色界天的第四禪天的五淨居天中。色界第四禪天為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等三,再加上無想天(為外道不明心之真實而修的行者居住之所),及佛教修小乘佛法得解脫之聖眾所居住的五淨居天,五淨居天者為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等五。故四禪總共有九天,得「不來果者」,即居住在「五淨居天中」。

「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使證無生阿羅漢果。」

悟得第四句義,即「空法」,依義修行,使證無生,即得「阿羅漢果」,又稱為應供、無生尊者,修到此階段,方能脫離六道輪迴。阿羅漢果相當於「八地不動地菩薩」,八地菩薩亦即阿羅漢果。至此境界行者,捨一切法不用而能自在無礙,是謂解脫,故得無生、應供的「阿羅漢果」。

「此四句,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


休將幻妄當家珍
滯魄沈魂認識神
諸佛示知開覺路
離心意識是能仁
六根六賊常作亂
由內向外意紛紛
自家元性把不住
外象侵擾亂神魂


關爺神力難思議
貫古至今難比擬
傳法忠孝與節義
如今精神呈萎靡
取而代之霸凌氣
居高臨下將道欺
因緣果報誰肯理
黃河現前也不急
【斷善根有佛性否】

南北朝時代鳩摩羅什的弟子之一,竺道生法師,了悟禪的平等性,提出「一闡提人皆得成佛」的論說,

所謂「一闡提」者
是一點善根都沒,壞事做盡的人。

當時大家都認為「一闡提」沒有佛性,不會成佛。

道生法師的主張,激怒了僧眾,以為他離經叛道,擅改佛旨,將他趕出法門,
使他到處行腳,所有一切佛教道場,無人認同他的見解,大江南北,難覓一個知心。

他在吳縣的虎丘,在山上對著一堆大石頭,
說「一闡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
如果我說的話不錯,你們應該點頭贊成。」

一堆頑石,居然真的點起頭來,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典故由此而來,
可見「無情」(石頭)也能聽法,看似無情亦有情。

後來在宋文帝元嘉九年,
曇無懺法師譯就大涅盤經上明白說:
「闡之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證明「道生法師」並非離經叛道。

古代禪宗祖師為了教育上需要,有時呵佛罵祖,
就是要弟子體會禪的「平等性」了悟「自性體上」無凡聖,平等一如。

莊子說:「道在螻蟻,道在糞尿...。」

也就是強調「道體」平等一如,無所不在,賤如螻蟻,髒如尿屎,也有道在。

道就是禪,所指相同,名稱不礙本體實相。

故禪行者要能了悟平等性,人在政治上、經濟上、法律上應該不分宗教、種族、黨派,
被平等對待,才合乎禪的禪的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